【在线访谈】市医疗保障局:严打“三假”行为 维护基金安全
来源:十堰市人民政府     |          |     发布时间: 2021-10-20     |     [大   中   小]
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十堰政府网》在线访谈栏目,我是主持人孙相茹。医疗保障是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2018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医保基金监管作出重要批示:“勿使医保成为新的唐僧肉,任由骗取,要加强监管。”今年,国家三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据”三假专项整治行动,市纪委也将打击“三假”作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行动的重点任务之一。为进一步营造全市“打击欺诈骗保 维护基金安全”的氛围,回应社会关切,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宏敏同志做客我们的访谈,您好,刘局长,欢迎您!还请您先跟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吧!
[刘宏敏]: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我是市医疗保障局刘宏敏。非常高兴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以“不见面”方式为大家服务,您对我市医保基金监管工作有什么问题,由我来为您解答。您有什么好意见、好建议也请向我们提出来。
[主持人]:2019年以来,十堰市医保局与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多次开展“打击欺诈骗保 维护基金安全”的专项检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请问一下,刘局长,目前我市基金监管工作整体情况是怎么样的?
[刘宏敏]:我市涉及医保执法对象医药机构3224个、参保单位14647个、参保群众313万,年发生医保就诊结算达41亿元,点多、面广、量大。十堰市医疗保障局自2019年2月27日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关于医保基金监管工作的决策部署,在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守好十堰人民“救命钱”的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开展现场稽查。开展了国家飞行检查、省局抽查复查、片区交叉检查、市区全覆盖检查等多维度、全方位、强力度的现场稽查行动,严肃查处发现的问题线索。二是创新监管方式。运用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对定点医药机构的医疗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医疗机构诊疗行为的事前监管,将基金监管关口前移。三是强化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十堰市城区医疗保险协议医药机构考核办法》、《十堰市医保基金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围绕协议考核、实时监管等重点工作环节的核查,促进医疗机构服务行为规范化。四是开展专题宣传。连续三年举办“医保服务规范月”活动,召开多次基金监管工作部署会、总结会、推进会,在各定点医药机构、医疗保障经办机构等重点场所建立宣传阵地,营造出“我有责、我参与、我监督”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我市医保基金监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医保基金作为民生保障“压舱石”的核心作用得到进一步稳固。
截至目前,全市检查统筹区内定点医药机构和定点药店3224家,完成了监管检查全覆盖的工作要求。通过检查发现499家医药机构、67家定点药店和3家医疗机构违规,已做了医药服务协议暂停处理,对1家医疗机构解除医保服务协议关系,对19家医药机构进行了行政处罚。追回医保基金4200万元,是前十年总和的4倍,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据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本上得到杜绝。
[主持人]:基金监管工作的成效大家是有目共睹的,那么今年“三假”专项整治工作又有哪些新的举措?还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刘宏敏]:我们认为“三假”行为的产生有其特殊性,多发、频发点一般是在偏远的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及药店等管理相对偏远落后的单位,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调整了工作思路,采用的工作方法是:
一、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组织保障。全市每个统筹区组织检查,定期上报情况给市局。市局组织两个督导专班,随机抽查各统筹区检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办处理,对县市区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指导。全市上下、全系统紧锣密鼓开展打击“三假”专项行动,目前已发现“假病人”线索10个、“假病情”问题线索2个,其他违规线索12个。
二、组织专班攻难点,强力推进除顽疾。从全市抽调精锐力量组建2个督查工作专班集中推进督查工作,结合市委巡察及审计发现问题“回头看”工作需要,重点抽检“日常检查难覆盖、飞行检查易忽视、利益链条更隐蔽”的边远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督查专业化。严格按照“四不两直”原则,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搞接待、直奔基层、直达现场”,各工作组每天随机选取2-3家边远地区基层机构,通过数据筛查、抽查档案、个别座谈等形式,重点查处编造虚假病人、编造虚假病情、伪造虚假票据等“三假”行为。问题清单化。每天晚上8点召开工作碰头会,局长亲自参加会议,听取当天督查情况汇报,研判工作形势、分析问题线索、部署工作任务,同步建立督查问题清单台账,按照“挂号建账、对号结账、销号下账”进行管理,做到边查边建、边查边改。通报常态化。严格执行“两个当天”,即当天印发督查通报,编印《“三假”专项治理每日督查快报》,抄报省医疗保障局、市纪委监委和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当天移交问题线索,下发《案件移交函》,要求问题属地进一步核查并限期汇报整改进度。截至目前已发布《每日督查快报》5期,《案件移交函》8个,工作方法与工作成效获得上级部门领导肯定。
三、全方位抓宣传,联合协作共监管。今年,我们在打击“三假”宣传上投入很大,做到“电视有报道、公交有广告、报纸有文章、网站有专栏”的立体宣传格局,先后召开新闻发布会1次、投入公交广告2辆、设置网站专栏1个、发表宣传报道35篇,在全市掀起了学习宣传《条例》、打击“三假”行为的舆论热潮。抓业务培训。围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和“三假”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医保部门、医药机构、参保群众参加工作动员会和推进会3次,同步开展基金监管、支付方式改革、信息化建设等培训会9次。最大的亮点是:在市纪委召开打击“三假”工作动员会之后,相关部门主动联系,积极行动,为打击“三假”工作营造了齐抓共管的和谐局面。我们相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市纪委等部门的强有力指导下,我市打击“三假”工作一定会取得较好成果。下一步,我们将把严查“三假”的重点放到基层卫生室和偏远的医疗机构。
[主持人]:好的,网友们都很关心我市“三假”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能否介绍一下其中较典型的案例?
[刘宏敏]:截至10月19日,全市发现“假病人”问题线索10个、“假病情”问题线索2个,其他违规线索12个。多为拉人住院、挂床住院、冒用身份、虚计费用、串换项目等问题。其中典型案例有:竹溪县某医院内科病区孙某、王某等5名病人向市局督查组反映该医院主动联系其住院治疗,承诺为其免费提供接送吃住服务,且不收包括住院起付线在内的相关自付费用。郧阳区某卫生院中医康复病区孙某、郑某对本人住院情况毫不知情,市局督查组突击检查未发现任何住院痕迹。此外还存在超标准收费问题,涉及常规心电图、颈椎病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推拿治疗、小针刀治疗、普通针刺等5类项目,违规金额共计24988元。目前相关问题线索已移交至属地医保局作进一步核查处理。
[主持人]:那么我市对发现的“三假”问题的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刘宏敏]:我局对“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据”行为秉承“零容忍”的态度,坚决做到“曝光一批、关停一批、约谈一批、问责一批”。对违规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涉嫌犯罪的案件,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党政干部、公职人员、监察对象在医保基金上的违规违纪行为,及时移交纪委。对经医疗保障部门查实、欺诈骗保情节特别严重的定点医药机构,由医保部门依协议暂停定点资格,卫生健康、药品监管部门依法作出停业整顿、吊销执业资格、从业限制等处罚,提升惩处威慑力。对欺诈骗保情节严重的定点医药机构和个人,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实施联合惩戒。为了发动群众参与监管,我们建立了欺诈骗保举报奖励制度,最高可奖励10万元,在此我们也呼吁全市参保群众关注医保基金监管,积极给我们提供问题线索。
[主持人]:好的,感谢刘局长做客今天的访谈,与网友进行交流,回应网友提问,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积极参与!网络推动发展,问政惠及民生。感谢您的关注,再见!